"1900時,鐵路是重要產業。占美國股市總市值63%,占英國股市50%。
到今天,鐵路在兩國股市都降到非常低的比重。
2024,美國最重要的產業是科技類股。
2024,美國最重要的產業是科技類股。
提供軟體與網路服務的大公司,譬如微軟、Google、Alphabet、Amazon,
這些產品跟服務在百年前,根本不存在。
1900當時美國上市公司,其中80%的市值到今天減值到幾乎為零。
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市場,很可能將由現在根本不存在的產業跟公司主導。
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不只是投資當下的大企業與重要產業而已,
1900當時美國上市公司,其中80%的市值到今天減值到幾乎為零。
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市場,很可能將由現在根本不存在的產業跟公司主導。
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不只是投資當下的大企業與重要產業而已,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開放機制。新興的產業與公司,從一開始市值很小,
逐漸(或快速)長大,指數化投資工具會全程參與到。
舊的產業萎縮或消逝,它們在指數中的比重就會同步縮減。
指數化投資會讓你永遠跟得上時代,而不是固守當下的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
任何想要長期持有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的做法,需要面臨的問題是,
指數化投資會讓你永遠跟得上時代,而不是固守當下的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
任何想要長期持有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的做法,需要面臨的問題是,
假如該公司或產業走上長期衰退之路,那要怎麼辦? "
source: 綠角財經筆記
感想
適度的分散在指數上,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跟上趨勢,
可避免財富因持股公司殞落,而大幅縮水。
即便自己常用"長期來看"的觀點去觀察公司,
但事實上,我只勉強猜到未來1~3年的趨勢,
更遠的就偏模糊了。
用長期觀點,是為了避免自己陷於個股短期情緒,
進而使自己能更好執行在低估抱緊,在高估賣出的策略。
故是否長期持有(如5年~10年)自己確實還沒把握。
或許會考慮將部分資金park在指數上,
若有好機會就賣指數,加碼被低估的個股,
若沒機會就park在指數上,跟著指數上升,等機會來臨。
以此做彈性調配。
可避免財富因持股公司殞落,而大幅縮水。
即便自己常用"長期來看"的觀點去觀察公司,
但事實上,我只勉強猜到未來1~3年的趨勢,
更遠的就偏模糊了。
用長期觀點,是為了避免自己陷於個股短期情緒,
進而使自己能更好執行在低估抱緊,在高估賣出的策略。
故是否長期持有(如5年~10年)自己確實還沒把握。
或許會考慮將部分資金park在指數上,
若有好機會就賣指數,加碼被低估的個股,
若沒機會就park在指數上,跟著指數上升,等機會來臨。
以此做彈性調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