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8日 星期三

複習的好處-以京城銀為例

原本就有追蹤京城銀,但沒想要認真布局,
在1月底左右,回顧完京城銀去年的法說後,就隨手memo:
「一家沒有虧損紀錄的公司,PB竟然低於1倍,PE也不到10倍,
對照其他的peer,有的負債比更高,甚至負債比墊高之下,
ROE還表現的更平庸,市場給的PE 竟還有12倍,真有趣....呵

說資產品質差嗎? 過往壞帳情形也不多見,隨fed降息機率墊高,
手上的金融資產re-rate的機率也在上升,更別提今年宣告股利可能創高了。」

直到最近讀了阿傑前輩smart智富專訪,看到他與幾位曾經上過這本雜誌的贏家聊天,
於是起了想複習過去這些贏家獨立專訪的念頭。

進而看了2016年1月smart智富專訪里歐和二兩的篇章,
二兩大的風格是衡量式配置且多空都高持股,
盡量讓投資組合本益比低於大盤,
輔以空頭時買進成長股,多頭時買進防禦股,
用如此的方式來控制風險,以應對多空世局。

另外發現二兩大在當時的展望是偏保守,並且看到他當時的持股,
比重高的有AM、醫療和一些民生外,更納入了上海商銀為第三大持股,

我反思,如果市場開始risk on,而我想risk off之下,
是否也應該配置點防禦型的個股如銀行股?

但看了台灣銀行股中,只有京城銀ROE比較亮眼,
正好他somehow有些低估,
在觀察名單中,賺賠比排行前幾名,
未來又有股利殖利率創新高的催化,
想了想,京城銀或許不錯,
於是開始減持台積電,布局京城銀。

其實京城銀股利殖利率可能創新高,早已是公開資訊,
只是市場太緊盯AI了,非AI的產業相對被冷落,進而提供了有趣的機會。

印象中,總太曾因宣告股利殖利率創高,催化了一波..
不知道京城銀會不會重演一次,真期待ㄎ
當然該怎麼買賣,請自行判斷。

本文所有投資訊息,皆屬個人分析、整理或檢討用,
並無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之意圖,
亦無預測或企圖影響股價之意圖,
讀者不應僅仰賴本人觀點作決策,
本人亦不對讀者依據本人觀點,
所為之操作結果,負任何責任。

intel市值被nvda超越

"如果你是在經營一家企業,你必須體認到,
任何正規計畫都無法預期這種變化。
這是否就表示你不需計畫呢?絕對不是。
你所需要的,是像消防隊那樣子做計畫:
防隊沒有辦法預測下一場火災會在哪裡發生,
因此必須建立一個活力充沛、效率卓越的團隊
除因應日常的意外之外,也能夠及時處理不可預期的災害。
了解策略轉折點的性質及處置它的方法,將有助於你保障自己公司的健全。
領導你的公司避開傷害,並使公司處於能夠在新形勢中欣欣向榮的狀態,
正是你的職責。而且,除了你,沒有人做得到。"
摘自《10倍速時代》,作者安迪‧葛洛夫,intel創辦人。

感想
不知道是不是intel優勢太久了,
忘記偏執狂精神,忘記如何辨識策略轉折點,
進而錯失幾次能夠回防的機會?
看到一家偉大的企業殞落,不勝唏噓..

2024年2月14日 星期三

是必然還是偶然

今天老婆傳了台積電創新高的新聞給我,剛好順便檢視投組,YTD已經19%,

我想檢討一下台積電的倉位能賺錢,是必然還是偶然?
如果看完勝出這本書或諸多價值投資的書籍,
應該就不難理解,如何將他人眼中的偶然,
實現成屬於自己的必然。

趁現在還記得,把自己的邏輯順一下:

1. 半導體週期性明顯,平均2年循環一次。
起初覺得環球晶低估,所以才想去研究,以至於想花時間去認識整個半導體的產業,
元大的台積電報告以及曲博的YT
大概可以整理一些想法: 半導體週期性明顯,平均2年循環一次,
即使如此半導體的產值仍持續成長,而且產業份額有越來越集中的趨勢,
進而使既存玩家可分到的利潤逐年提高。

2. 那成長會停滯嗎?
機率偏低,因為資料處理量越來越大但處理速度要更快且更省電的需求不變,
故縱然終端硬體衰退,每單位產品的矽含金量仍在提升,
更遑論有新的應用持續問世如自動駕駛、AI、機器人等,
都持續驅動半導體產業成長。
劃分更細一點,能做到先進晶片的玩家只剩三家,
其中就台積電最有優勢,也因為寡占的關係,台積電才能展現議價權,年年抬價。

3.那漲價趨勢會停滯嗎?
去看看輝達、AMD、蘋果的毛利率,
晶片佔其產品成本不高,
但只要稍有不慎,或將影響其產品品質,
而且其他同業產能和品質也追不上台積電,
客戶選擇不多,應該會買單買的心甘情願。

小結一下,可看出台積電是有好生意的好公司,
現前的衰退,或許僅是週期低谷所致,
並不影響其長期成長趨勢,而且這是眾所皆知的事情。

故問題範圍縮小了,這周期何時會結束? 按照過去經驗可能兩年。
但看到下游HPC客戶不講武德瘋漲、不斷調高展望,
加之手機端客戶持續提升先進晶片的應用,
判斷兩大產品需求應該會比預期還早回溫。

領先指標早已好轉,但股價卻沒跟上?
這些資訊眾所皆知,但不知道為何,市場好像看不到,
列舉討論度較高的一些問題如地緣政治風險、利率高漲風險、甚至良率差等,
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
如地緣風險,確實難以避免,但如果地緣風險真這麼嚴重的話,
為何台股中的緯創、廣達等等總部都在台灣的伺服器公司會漲兩三倍?
又說利率高漲,有影響評價的風險,若是如此,
為何台股中的緯創、廣達等等伺服器公司的本益比會突破歷史區間,上到20-30倍?
更別提良率差的謠言了,如果回顧歷史,良率差的通常不是台積電。

判斷眾多問題,對台積電的經濟實質影響不大,都是短期雜訊而已,
但眾人好像不以為意,
身旁人問我要買啥,我一律都回答台積電,多數的回應不是笑笑,
不然就是認為景氣不好,不要投資,
再去翻翻ptt看多台積電的發文,不是謾罵就是被笑,
媒體亦推波助瀾,持續渲染悲觀訊息,樂賺流量,
畢竟風向是悲觀,寫樂觀的東西很難獲得掌聲。

如此高關注度低購買度的公司,很可能是難得一遇的機會。

既然市場持續用暫時的谷底,直線外推,認為復甦遙遙無期,
而忽視已經好轉的領先指標,乃至於不敢花一點想像力,
想像若台積電在正常產能利用率之下,
正常的本益比及EPS會是多少,
如此悲觀下,反市場而行,或許是勝率高的選擇,
因為台積電是我可比較標的中,最為確定、賺賠比最佳的標的,
故我選擇持續加碼,直到市場氣氛開始轉向時,台積電已佔我組合的60%。

我想自己在台積電的投資上,沒有資訊優勢或者任何優勢,
但能做出一點差異,是甚麼原因呢? 
主要就是利用市場的無效率,
善用市場還在裝睡的這一點去布局而已。

在他人悲觀時選擇更有耐心,
在雜訊漫天時,選擇閱讀書籍、複習贏家思維、按表操課,
選擇不人云亦云,或許就是我的優勢吧。

本文所有投資訊息,皆屬個人分析、整理或檢討用,
並無推介或反推介股票之意圖,
亦無預測或企圖影響股價之意圖,
讀者不應僅仰賴本人觀點作決策,
本人亦不對讀者依據本人觀點,
所為之操作結果,負任何責任。

2024年2月5日 星期一

世界越快,心,則慢。

「競爭策略所講究的,就是要與眾不同,
就是要刻意選擇一套不同的活動,
來提供一套獨特的價值。」_麥可.波特
《指數革命》提到為何市場難以擊敗的原因,
因為持續有更多的聰明人、更好個設備、更快的資訊使用效率,
都讓參與者難以獲得超額報酬。
若將投資視為一個產業,那該如何能持續創造報酬?
誠如波特講得,必須要一定程度的與眾不同。

「策略是在競爭時有所取捨。
策略的本質就是選擇什麼是你不要做的。」
_麥可.波特

當對手都在想辦法比效率時,心態上反而應該慢下來,
想想甚麼是不變的?
從歷史長遠的洪流來看,人性是不變的,始終在貪婪與恐懼間擺盪。
想想對手做不到甚麼? 
因為資訊氾濫、交易速度持續增快,使的組織容易短視近利。
甚至是容易做錯甚麼?
或可能為提高績效,而加大槓桿去賺取容錯率小的交易,
乃至於看錯時,產生連鎖停損效應。

當初略認識對手的獲利方式及所冒的風險後,
或許就不難想到自己能在何處做出差異了。

馮柳:「所以我會找風險點,找大得失的所在,找能夠把聰明人嚇傻的時候。
我不要求自己很高明,因為要做高明的判斷太難了,
我只是儘量讓自己不被得失牽引,做個局外的旁觀者。
一個公司再好,如果沒有風險點、擔憂點,我都很少去介入。
我希望去承擔風險和不確定性,我沒有能力掙智力跟水平的錢,
但我願意承擔風險,聰明人太多,願意承擔風險的人不多。」
誠如馮柳所言,不一定要去從眾,去比設備、比效率,
而是用長期觀點、局外人的視角、甚至用遊戲常有的上帝視角,
去欣賞這些角鬥士演戲,或許就能避免自己陷於的市場情緒中,
然後等他們嚇傻的時候買入,
並等他們瘋狂的時候,賣給他們。

試著轉換思維、一定程度的逆眾而行,
或許就能創造自己獨有的價值流程。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投資要懂逆向工程

 "我相信自己在巔峰時期可以擊敗James,
但Kobe除外,因為他偷了我所有的籃球技巧"
_Michael Jordan

看投資高手專訪提到決策買賣時,
我會試著揣摩自己是他們,逆向工程他們的決策流程,
試想當下的情境,如何決策。
進而優化自己的決策流程。

Smart智富常會有高手的經驗談,就是不錯的起點。
自己在大學時就受到同學鼓勵,開始不定期閱讀這本雜誌,
我通常讀完後,會去揣摩高手分享的經驗,
並找高手推薦的書籍讀物來閱讀,
進而再從這些書籍讀物中去找出可揣摩的對象,
然後逆向工程他們的決策,
一步一步改造自己的思維模式並建立模板。
進而強化自己的心智。

也不用怕這些投入沒有用,
因為股市是常常重演類似事件的地方,
平時累積的模板,很容易就用得上。
練習到最後,會發現自己在遇到情境來時,
不用想太多,也能做出類似的動作。
例如smart智富有專訪Mike醫生,
他在疫情時買額溫槍股時,會去查額溫槍到貨狀況,
當作自己決策的依據之一,
我同樣在那時候買豪展,
每天無聊就去刷亞馬遜、target等網站,
看看到貨日期有沒有再縮短,作為領先指標。
後來讀了他的分享,才發現原來我們在做類似的事情。

投資沒有甚麼創新,都互相模仿而已,
只是價值投資是相對好複製又能獲利的技術之一,
難處就是性格上要能不怕磨,比對手多點耐心。

端看自己願不願意花時間,犧牲玩樂、休息,
腳踏實地的模仿,然後檢視哪裡還做不圓滿,
離典範還有多遠,並尋求改善。
聽或看一次不懂,就兩次或三次,或十次。
直到自己能得心應手,在類似情境,能做出相應的決策為止。

庫存天數下滑的行情

因庫存天數下滑,而帶動均值回歸行情,
在IC設計已經演過一次,
同樣的故事會在自行車上重現輝煌嗎?

做決策的理由如果還不夠簡單,未必是一個最好的決策

最近再找書,發現李國飛的文字很有深度,摘要相關的訪談如下: “簡單決策”是指在極其不確定的環境裡,發現了確定性特別強的東西,而且這個確定性, 是由很少的維度——通常是一兩個——的變化而確定的。 它和大家比較熟悉的“奧卡姆剃刀理論”類似。 這個理論對西方哲學和科學影響非常大,通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