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0日 星期四

逆風太

豐泰討論區終於看到有人願意去做市調,
留不一樣的話了,真感動~

去看了DICK'S Sporting最新con call的文稿,
也提到北美鞋類銷售不錯,
有分析師想套話,問那個商品貢獻較大,
是hoka? on? 還是nike?
管理層回答了hoka和on不錯,但沒提到nike好不好,
只讚美他在巴黎的發表會...感覺實績還是輸給前者~哈
畢竟群眾有跟風的本性,勢頭上要反攻還不容易。

但再去關鍵字刷十幾篇2024
 "必買"、"不能沒有"、"最強"、"話題"、"人氣"、
"剛入手"、"戰利品"...等等KOL的勸敗文和YT,
(明明就長很相似的東西,卻能編出差異的文案,
搞得不買好像真的不行,果然專業...)
不專業的統計,nike 篇幅似乎有上升的趨勢,
不知是真心勸敗,還是買榜有成?

從google趨勢搜尋數據來看,nike還是領先,
觀察街頭、生活周遭的群眾,
體感上穿nike的比例偏多,
品牌價值應該沒退潮? 後續或許還能期待吧?
anyway 幾雙新款算好看的,
不至於再賣不動吧?
至少zoom vomero 5就滿好看的,
差點就加入購物清單惹..

最近刷下來,也發現salomon的討論度好像變多,
感覺有rising star的潛力,對了salomon也是豐泰的客戶。

總結
Nike也不是第一次遇到賣不好的問題了,
但他能透過認錯改善的方式,回到市場,
如換設計總監、砸錢行銷、推致敬他牌爆款的商品,
另外nike CEO也檢討,當消費者回歸實體消費,
但nike沒跟上的原因之一,是遠離經銷商,
現在Nike轉回跟經銷商合作,賣貨的點變多了,
是不是隱含著,比起nike自己開店賣鞋,更容易賣的動呢?

說nike會砍供應商ASP嗎? 
砍價也不是第一次了,
按照供應鏈管理那套是舊產品逐年砍,
但有新款就可漲價,豐泰要怕的應該是,
nike不開新款只賣舊產品的情境吧?

看最近nike產品要Y2K有Y2K,要厚底有厚底的,
新品有在動呀,不像去年都著重賣基本款清庫,
有新品在推,ASP應該就不用擔心吧?
經營效率上,看了抱怨豐泰的討論區,
感覺精實改善的文化也還在,且好像還有進步空間。

豐泰是一家正常表現時ROE有 3X%的公司,現在很差也有2X%,
身為nike的tier 1供應商豐泰,應該會跟著nike好轉而好轉吧?

2024年5月28日 星期二

我的方式

平衡報導一下,我還是有賠錢貨的,
我只是凡人,沒辦法檔檔都獲利,判斷一定有瑕疵,
說到底,我也只是個書呆子,沒啥本事,
只會把幾本書中提到贏家的模式,複製起來用而已。
就像《下重注的本事》提到的:
Heads, I win; tails, I don’t lose much (正面,我贏;反面,我輸不多)。

投資的目標是使資產隨時間增值,是一場機率遊戲,
既然是機率,就沒有絕對的事,犯錯在所難免,
故應該追求的是,即便看錯也不會虧太多,
但看對就會有大獎勵的機會。

機會這麼多,為何專找經營的邏輯好懂,
但市場對其有誤會的好公司?

因為邏輯好懂,需要掌握的變數相對就少,
有誤會就有折價,亦可能因誤會解開,
好轉回原來的價值,
而好公司自有能力解開誤會,
高機率會隨時間增值,
對我來說,就成了風險低勝率高的機會。

股價只是狗,真正的主人是價值,
要跟著狗走? 還是價值走? 完全取決於自己。

為什麼說過的事情,大眾都看膩了,還是反覆說?

因為境界考驗來的時候,人會慌張,不知所措,
面對勝率低的機會時,易被鬼迷而偏離原則,

故如果沒有平時不斷的練習和自我耳提面命,
很難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要做到真的自在、完全不擔心很難,
我境界還沒這麼高,
所以我倚靠在簡單的道理上,
然後時不時發廢文當寫日記,
紀錄錯的交易和對的交易,
講給當下和未來的自己聽,
進而尋求優化的可能。

畢竟做投資不能因為賠的痛了,痛得哭了,
就要燒掉日記重新來過,
應該是要去了解,過去各種賺賠的緣起,
然後避免再犯,自然就能往好的方向走。

這就是我的方式。

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信昌電20240527

桃園廠主要生產粉末及精密電阻,
楊梅廠區為營運總部並生產特殊陶瓷電容,
吳江廠以生通訊用微波粉材為主,東莞則為業務辦公室。
之前有湖南廠房,已經轉讓給佳邦。
(湖南弘電的電感偏向訊號端,利潤率相對差,
切出去後更能專攻電源端客戶)
目前稼動率已經回到7成至7成5,下半年還會再升。
Q1毛利率拉高到22%以上,
主要是因為車用高毛利、高單價的占比提升。
工業產品比重43%,網通34%,
消費性電子7%,車用佔比12%,
醫療及航空佔比3%。
應用別工業有包含AI server、充電樁,
主要是按功率瓦數去定義,工業用的類別功率最高,
功率大尺寸的被動元件佔整體EV 被動元件3%,
但價格是標準品的十倍,因關乎可靠度,價格敏感比標準品低,
即便如此,仍免不了在車市逆風之下,被要求降價。
未來隨功率提高,大尺寸用量會增加,
陶瓷電容將取代薄膜電容,
主要是可靠度要求高於價格要求。

感想
跟其他工業用戶補品廠商的guide差不多,應該不會太差。
但網通的部分講不多,看來還在slow中。
2021年Q1車用營收貢獻才3%,2024年Q1已經到12%,
車用成長滿快的,電車或許多點平價款,能提升滲透率,
即便多少要讓利,如果量增幅度更多,對信昌不一定是壞事。

第一季營收yoy-0.81%,毛利卻能yoy+11.7%,
隨高功率產品成長,公司或有質變的機會。

主要的週期性產品工業和網通,
看起來都在落底回升,又有新產品電動車助攻,
要均質回歸一波應該不難,
如果稼動率上來,ROE或可回到正常水準,
亦即12%~15%,對比現在 ROE才8%,
感覺還有進步空間?

補充若陶瓷取代薄膜成勢,
以薄膜為主的公司,可能會變比較辛苦,
是否成勢仍須再追蹤。


感恩市場年中慶

忘記是哪裡看到了,
熊市期間投資人對於樂觀資訊反應會較為滯後,
反之亦然,

猜可能被悲觀氣氛擊敗,
也可能大眾習慣線性外推,
以滿足心理安全感,導致資訊反映不足,
而這樣的時間差,造就了不少好機會。

想想薯條衰退的兩個主要因素:
1.延滯率或壞帳率提高
2.資金成本端反應不足

用常識想就知信貸週期跟景氣的相關性高,
且隨景氣回溫,借款人更有能力還款,
更願意槓上加槓,這不都是機會嗎?

那景氣現在冷嗎?
景氣燈號正持續加分,其他指標也在好轉中呢,
在回溫階段,延滯率上升的機率還會升高嗎?
還能不反應增高的利率嗎?

不論是從週期的角度遠觀,
或近觀一些指標,
現前的問題根本短暫,
更遑論這些問題,正隨時間改善中…

所以現在低迷是在…反應機會發酵的不確定性?
只能持續感恩市場送禮囉?

投資性格難以養成

知識或方法很多也很好學習,
但心性或性格難以養成,
敢不敢站在大眾的對立面,思考可能的情境,
進而導出與眾不同的推論,然後切實地執行,
才是獲利的要點,如果跨不過心中的檻,
再好的策略也僅是紙上談兵。
投資絕對不是按幾個按鍵就好...
看投資心理書籍就知,
投資somehow需要違犯天性或演化的基因制約,
需要不斷的被市場洗臉和試誤,才能有一點點成績。

2024年5月22日 星期三

職業股東真的很鬧…

職業股東真的很鬧…
但同時也彰顯管理層的耐性,
另外也看到長投的股東給肯定:
“過去2015年,也是被外資賣超,
媒體唱衰,還不是度過了”的看法,
管理層對小瑞瑞唱衰的回應也算不錯,
算是有收穫?
若降息循環開始,
484看得到小瑞瑞認錯呢?
歡迎歪資隨時回來洗碗囉。
只是鬧好久,耽誤到議程,
沒什麼機會問管理層問題惹..

還是老話一句
"法則1:多數事物都有週期。
法則2:在其他人忘記法則1時,就是產生獲利和虧損的最大機會。"
_霍華.馬克斯《投資最重要的事》
source:goodinfo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指數化投資跟得上時代

"1900時,鐵路是重要產業。占美國股市總市值63%,占英國股市50%。
到今天,鐵路在兩國股市都降到非常低的比重。
2024,美國最重要的產業是科技類股。
提供軟體與網路服務的大公司,譬如微軟、Google、Alphabet、Amazon,
這些產品跟服務在百年前,根本不存在。
1900當時美國上市公司,其中80%的市值到今天減值到幾乎為零。
未來的世界,未來的市場,很可能將由現在根本不存在的產業跟公司主導。
全市場指數化投資,不只是投資當下的大企業與重要產業而已,
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個開放機制。新興的產業與公司,從一開始市值很小,
逐漸(或快速)長大,指數化投資工具會全程參與到。
舊的產業萎縮或消逝,它們在指數中的比重就會同步縮減。
指數化投資會讓你永遠跟得上時代,而不是固守當下的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
任何想要長期持有特定公司或特定產業的做法,需要面臨的問題是,
假如該公司或產業走上長期衰退之路,那要怎麼辦? "

感想
適度的分散在指數上,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跟上趨勢,
可避免財富因持股公司殞落,而大幅縮水。

即便自己常用"長期來看"的觀點去觀察公司,
但事實上,我只勉強猜到未來1~3年的趨勢,
更遠的就偏模糊了。
用長期觀點,是為了避免自己陷於個股短期情緒,
進而使自己能更好執行在低估抱緊,在高估賣出的策略。
故是否長期持有(如5年~10年)自己確實還沒把握。

或許會考慮將部分資金park在指數上,
若有好機會就賣指數,加碼被低估的個股,
若沒機會就park在指數上,跟著指數上升,等機會來臨。
以此做彈性調配。

2024年5月16日 星期四

美股的小心得

投美股以來,一直抓不到要領,所以績效遠遜於台股部位,
但今年按美金計價,YTD+46%,似乎有種否極泰來感。
看起來hold著被誤會吐口水的好公司,然後等回溫的策略,
在台股或美股都還算管用?

2024年5月8日 星期三

薯條三兄弟的大哥

薯條三兄弟中,只有大哥被狙擊,
感覺不太像法規異動等產業利空,
要說內部問題,壞帳啥的,
感覺有在風控資產的portfolio,
好像炸掉機率也低...
就算炸了又如何,又不是第一次被炸?
看看2014-2015吧,
現在週期地板,safe margin也夠擋了?

正常時期ROE可到2X%,
EPS可能18的老大哥,
forward PE被修理到剩多少了?

說短期需求降溫,展望不確定性高,
怎不想想長期呢?

融資租賃滲透率仍低,
賽道還很長,比規模比效率,
其他peer短期要超越不容易,

照大哥的規模看來,還只是賣蔥油餅而已,
都還沒開始賣披薩呢,
不一定要跟地頭蛇短兵相接吧?
那如果短兵相接了呢?
看看overbanking的台灣,
多少player都曾想跟大哥爭飯吃,
到現在有幾家可以比肩的?
頂多就薯條三兄弟and其他,
就知道這個行業不怎麼好玩。

現在低迷、暴跌,
致使大眾慣性往壞處想,
倒也正常,下檔風險順便消一消也好。

誰在賣不重要,
看看GG去年被國安基金、主權基金倒貨,
現在還不是生龍活虎der?

市場沒有新鮮事,老梗了,
考古題做多了,要猜題應該不難吧?

2024年5月2日 星期四

有誤會時,或許也隱含著機會?

之前有幾個朋友問我怎麼看個股,
抱歉,我承認我很吝嗇,
因為我認為與其告訴對方自己的看法,
不如請對方自己找歷年飆股或個案去做逆向工程,
透過考古題的練習,形成有效的角度,
去看待事物,幫助比較大。

畢竟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看法以及對市場脈動的掌握度不同,
跟對方說看好甚麼,不見得對其有幫助,甚至可能會害到對方。

為何呢?
因為我習慣做左側,即便我已經盡力買在地板了,
但仍免不了踩到會破底的公司,
而遇到破底時,就是考驗性格的時刻,
有些人耐心不足,甚至恐懼,
因而導致失眠、停損賣出、砍在阿呆股等副作用,
也不是不無可能,
故執行與自己性格不符的策略,徒增煩惱而已,
最終還是要自己探索出適合的方式,才是真的有所助益。

至於我為何敢在低迷時,
去接具有顯著優勢或優異經營實績的公司呢?
我想法很簡單,
公司會有優異的實績,表示其在某方面,有著無可取代的重要性,
因為重要或無可取代,所以輸的機率就不高,
相對的,投資本金永久損失的機率也不高,
亦因為重要或無可取代
長期而言,不論在業績或是市值,表現高機率是成長的,
底層邏輯架設好以後,
再去看看公司遭遇甚麼誤會,而導致短暫的低迷,
逆向去想何時會從誤會中解套,
然後要配多少在這家公司上作風控就好,

如此,題目就相對簡單很多,甚至容易看到不少送分題。

apple這題是很好的練習題,
也是我不定期會複習的題目,
因為他被誤會不只一次,
每次被吐口水的時候,似乎隱含著不差的機會?

反省自己現在的判斷模式,跟N年前差異不大。
較有差異的地方,應該在於配置吧,
為何買? 何時買? 買多少? 
沒標準答案,但配置的課題,多少有感覺自己在進步了。
只是想當初自己為何沒跟巴菲特的單...
可能是當初還是拿三爽的關係吧?
是說,台GG那題,跟巴菲特對做時
心裡難免也是會抖一下...呵

被動元件被動到不行

不知道為何市場不buy in被動元件量漲價增的題材, 下游訂單都這麼firm了,不是該看明年了嗎? 整體依然在 price當下的低迷, 但被動元件法說會幾場下來, 人都滿多的,是高關注低購買的產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