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2日 星期一

20200623訊連

我是訂閱阿福投資,想看大地ky股東會紀錄時,發現訊連的。於是就找了訂閱經濟一書來看,發現矽谷的模式跟傳統投資差異很多,目的是在快速獲取每單位客戶的終身價值(參考閃電擴張),透過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及行銷,擴展佔有率及護城河,所以多數的收入都會拿來再投資於行銷及研發上,幾乎沒什麼盈餘還可能賠錢,但相較於舊經濟,難推估客戶的需求及行為,訂閱服務較能有效與市場溝通及較易開發適合客戶所需的產品。參照如亞馬遜的財報盈餘很差,但市值卻一直衝高,在未來建完經常性收入後,需要投入的獲客成本大降,因此盈餘會衝高,所以投資市場提早反應。比較重要的是,作者於財務指標章節中建議,應該盯兩個指標:訂閱人數及每單位客戶收入。


訊連曾經達全球90%市佔率,然近年以來以下滑到20%-65%(公司自估),主要是公司搭載PC出貨及賣CD軟體的策略,隨著PC式微而失靈,然旗下仍有不少品牌,是大眾耳熟能詳的,如威力導演。如今市場消費習慣轉變讓訊連出現轉機,個人簡略兩點:
1.訂閱經濟興起,得以擺脫PC束縛
2.小眾或個人自媒體成長(如youtuber)讓影音編輯需求提升
以上讓訊連得以開出新的發展路徑。

產品

(資料來源:訊連法說簡報)

Pc create 佔第一季營收29%
 訂閱人數從2018年至今訂閱活躍人數平均季增3X%,目前2020Q1季增24%。2018Q1客單季貢獻100鎂,2020Q1 有75552人,人均40-50鎂,隨買斷用戶減少,年約用戶提升,客單季貢獻有下滑的趨勢,目前這個產品線仍有賣斷的服務,預期隨年約訂閱人數上升,將下降到120美金/年。
季增率為2x%,假設季增速度慢下來每季成長10% -20%,年底可能有10-13萬人,若以120鎂計算有1200萬鎂到1600萬鎂的經常性收入。

(資料來源:訊連法說簡報)

目前手機app站營收12%,去年只有上架安卓系統,今年開始重點投放到iOS ,觸及base將放大,或許是兩倍。
人臉辨識產品,比重太小,目前正在透過iot 大廠on going,可能隨建廠需求推高。
衰退的pc oe產品項較為為不確定,屬於實體通路及搭配電腦出貨的,佔整體營收五成。

因為要衝高觸及率,而投放廣告,費用率可能再飆。營業利益率降到10%,業外多數為租金及利息收入偏穩定,完美移動的獲益持續改善,業外以兩億假設,今年eps預估3-4,以目前pe判斷偏高,但這是因為短暫的策略性行銷所致。
訂閱的優勢不僅扭轉pc下滑的趨勢,根據公司預估訂閱金額低低於買斷的購買門檻,且可以根據使用者資料,提升黏著度,或許續約比例可以提高,目前為六成。

展望
假設Pc create 年底有13萬訂閱戶到明年季增10%而後年季增5%,比例上90%維持年租10%月租,人均120鎂/年,則後年該產品線可能達到10億的經常性收入。其他產品項則以10%的年增率成長至12.5億。2023年的營收有機率達到23億,再因為規模及獲客成本降低,讓費用率下降,營益率升到平均的25-30%,其他業外貢獻假設不成長以2億計算,eps可能落在7-8之間,平均成長30%,加上平均殖利率3%。如果明年費用率降下來,應該能更好

參考例子
adobe 開訂閱制度後,剛開始轉訂閱也是費用大增近兩年的盈餘低谷,總共用了約四年的時間,超過轉型訂閱的首年,而且盈餘也在期間以平均50%年成長率上升,股價比訂閱制度實施首年相比漲了十倍以上。當然訊連不一定跟前者一樣成功,但有前者例子,失敗機率也不高。

2020年6月17日 星期三

財報狗procsat心得

(資料來源:財報狗訂閱)


感謝財報狗團隊製作這樣的節目,邀請厲害的投資先進分享心得,提升大眾知識。
其中覺得Jeff控部位的方式,是較適合我模仿的目標,所以我聽了三次。希望可以導入的我的決策流程中。重點說明自己的心得如下:
1. 趨勢的不可延續性:
要判斷現階段的好或壞,未來是不是也一樣,看財報只是個起點,必須去了解導致財報結果的因素,並判斷這些因素是否能延續。
投資要去盯領先指標,趨勢判斷需要有想像力,例如電動車變多,充電站也會增加,一些電力設備需求也會起來,去找趨勢裏頭相對低估的。

2.催化劑、潛在漲幅、公司體質決定部位:
如果有二十檔股票,不是每檔都必須一樣買到5%,而是按照催化劑的多寡、發酵時間的遠近以及潛在漲幅的大小去比較去排序,當催化劑消失時或滿足漲幅時就減持,有可能遇到催化劑消失,部位沒漲甚至虧損的,一樣要減持。

3. 停損:
如果下跌的原因不能判斷,就先降部位,如果明白只是短暫的問題,反而要加部位。
遇到業績很好,反而下跌,要判斷是否所有人都在車上了,前面已經漲一段的,容易出現了結的賣壓。

目前的狀況說明




在北京爆出疫情再起的消息時,台股也跳空開低,我擔心重演一次年初的劇本,於是先降部位,提高現金比重,主要長期持股億豐、中菲行沒動是因為業績偏優,其他如景氣循環股(聯鈞、萬海等)、毛利率次佳的胡連、拓凱等出清,豐達科則是降部位、並將資金挪到還沒漲回來,賠率較漂亮的標的如華研、岱稜,其中大地KY、胡連是我比較猶豫的,持有到最近有雙位數報酬率,但北京的消息,讓我不太敢賭,考量好轉時間可能遞延,所以還是先砍。

後來台股收復跳空後,就加碼華研、中菲行、岱稜。加碼原因:
中菲行走勢偏強,潛在漲幅還夠。
岱稜疫情期間盈餘就成長16%,有機會受惠美國消費市場復甦。
華研比較僥倖,我預期5月盈餘應該是小掉,竟然還比4月好,所以繼續加碼。

總結下來發現自己做成長類的績優股,相對轉機股、電子股,較有把握抓到規律,以萬海來說原本預期油價還會在低檔,但最近回升的趨勢超過預期,營收回升速度太慢,利差容易縮窄,像這類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敵人,未來先以傳產類的成長股為主軸去部。

2020年6月14日 星期日

20200615岱稜



真空鍍膜下游客戶為消費品印刷包裝,客層分散以歐美為主, 主要產能在台灣,光電產能幾乎消失。2019年底公司派說產能要增加25%,不過年報顯示的產能好像還減少,從公司派說法判斷資本支出高峰應該已過,2020主要投資在拉高倉儲空間。


(資料來源:岱稜法說簡報)
岱稜優勢在冷燙技術,就公司說法為亞洲唯一,主要競爭者在德國,毛利率40%左右,高於熱燙的25%,因為工序較少,有取代熱燙的趨勢。公司的冷燙的比重持續拉高,有助於毛利率提升。成本主要pet與油價聯動,但2015-2016年油價漲時,盈餘同時也拉高(低價庫存利益),推估可以轉嫁成本給客戶。營收幾乎沒成長,營業利益卻能持續提升且於2019創高,主要來自高毛利的產品比重拉升,依照1q20 eps成長16%,推估趨勢向上可能破三億。

(資料來源:財報狗)

公司派說法今年產能開出後,在全球市佔率1x%就達到第二名。各家應該難以獨大。但冷燙利基應該有助於公司Gain share。公司近年盈餘成長率年均有2x%,Pe約12-13倍,可能是冷門的關係,估值相成長率低,如果成長幅度16%,加計平均殖利率應該有pe18到20。股利1.67,擴廠完後,現金寬裕下,payout ratio可能提高或拿來做庫藏股,公司已經是第十五次執行庫藏股,股本有下降的趨勢。2017年盈餘衰退,股價大概20,潛在漲幅足以cover下檔風險。

20200615華研

產業
(資料來源:華研法說簡報)


據IFPI《2019全球音樂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錄製音樂市場增長了9.7%。這是自 1997年IFPI開始市場數據統計以來連續第四年增長且漲幅最高的一年。據IFPI分析,這種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付費流媒體,營收增長了32.9%,占總收入的37.0%,全球付費訂閱人數達到2.55億。另外,2018年,數字收入整體增長了21.1%,達112億美元,有史以來首次超過100億美元大關,目前約占市場總收入的四分之一(24.7%),目前占錄製音樂總收入的58.9%。而流媒體漲勢強勁( 增長34 . 0 % 至89億美元 ),而下載則下降 21. 2 %,在整體市場僅占7.7%。由此可知,全球錄製音樂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基本都落在了流媒體上。
IFPI的数据显示,中国还处于付费流媒体模式的早期阶段,2018年估计有3300万付费用户,仅占中国14亿人口的2%。

串流市場的崛起,從過去只有kkbox到現在網易雲、apple、line、YouTube等,都為抓住趨勢,持續投入串流音樂平台。歌曲的授權需求提升,亦改變過去實體音樂推廣的成本,簡化成只要上架平台就得以低成本的方式擴張,觸及聽眾。目前騰訊動作很積極,不知能否在重演一次是2018年全球授權金調漲的風潮。


(資料來源:華研法說簡報)
(資料來源:華研法說簡報)

目前華研市佔率台灣約十趴上下,如果看整個華語圈則低,在授權網易雲後營收及營運都上一個層次,他握有版權可以透過授權持續創造收入,並且以每年提高曲庫的方式,拉高授權收入。
製曲成本都在發行時認列費用,但歌曲庫及再傳唱的價值,卻是持續延伸的。例如雖然流行歌曲壽命偏短,但卻在未來某些時間點,被歌唱大賽或youtuber唱過,又會有再爆紅的可能,例如《走了嗎》這首歌,小胖老師原唱,幾年後,在聲林之王比賽,被張若凡重唱一次,又紅一波。而新加入的授權客戶,觸及的人口數都是比網易雲過之而無不及,預期有機率拉高收權金。授權金成長下,有助於公司毛利率持續拉高。

目前估值本益比十倍上下,因為疫情影響演唱會停辦,估值曾經殺到90元,以eps 10 當成正常盈餘,pe才 9倍,現金殖利率9%上下,這個價位大概只有she出走才會出現,而隔年辦演唱會,加上授權金持續成長,股價就漲回到140。
目前來看下半年開始演唱會再辦的機率高,應該能催化回歸。
比價效應上,雖然不太能跟環球音樂比,但騰訊買股權的估值來到30倍ebitda,華研的低成本擴張模式和華語市場授權需求上升,提供華研豐富的再投資機會,成長動能無虞。

2020年6月1日 星期一

20200601豐達科


典型的好公司遇到暫時問題

產業
航空是戰略型產業,國家一定會疏通,客戶倒閉風險低,通常大事件後再發生的機率降低,因為人會去避免,例如航安問題。而且航太產業有高度的客戶黏性,認證過後,很難換供應鏈。從歷史來看航太產值,很少超過兩年衰退
(資料來源:經濟部航太小組&金屬工業中心)


2019年底時CFM為了消化leap積壓的訂單,決定將產能加速,相比2018年拉高40%。
(資料來源:CFM 法說簡報)

 

(資料來源:豐達科法說簡報)

可以看到從leap量產後,豐達在航太車削件的營收就持續成長,大約翻了一倍。

然而受病毒影響下修訂單:

CFM從原本年產2000顆leap降到1000以下,目前看來,我悲觀預期一年航空業要拉貨很難,今年衰退已成定局,但我願意等。

2019年產能滿載時營收28E,每1元折舊創造12元。1Q20折舊上升28%,預期產能利用率未來會維持低檔一年,如果leap回復動能,應該有機會比2019成長,從折舊營收比率,推估潛在產能釋放則可再成長2X%。
看了年報,歐洲成長很快,所以即便波音不行了,還有空巴,全世界客機就這兩家而已,就算出了中美貿易戰或波音slow,歐洲訂單應該不至於影響甚至可能成長。
只是他現金循環周期很長,這個疑慮,讓我不敢重壓。

2019年EPS 6.66,假設保守看三年複合成長率12%-13%,PE應該回到13倍,股利維持2.6,從上述數據回推,現在賠率很漂亮,PE也不貴,底部區明顯,波音宣布737 MAX型飛機將恢復生產,整個族群都幾乎都漲停,判斷利空風險多已反映。

被動元件被動到不行

不知道為何市場不buy in被動元件量漲價增的題材, 下游訂單都這麼firm了,不是該看明年了嗎? 整體依然在 price當下的低迷, 但被動元件法說會幾場下來, 人都滿多的,是高關注低購買的產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