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由上圖可知道,近年油價劇烈下跌的事件,曾發生在2008年、2014年,當時都有50%左右的跌幅,期間也造就了受惠股及受害股。
(資料來源:goodinof)
撇除金融海嘯造成GDP需求衰退外,2014年GDP是成長的,卻因為石油供過於求,油價砍半,造成萬海盈餘跳增一倍。股價也被催化漲一倍。為什麼呢?
兩點原因:
1.航商平均燃油佔成本比重占約 18%至 20%
2.營收敏感性低於成本敏感性
萬海成本占營收約90%其中20%為燃油,如果油價砍半,利潤率等於多了9%,如果考慮庫存消耗時間半年,也有4.5%的利潤率。
回顧2014年高價庫存油消耗完後,獲利就在下半年開始跳大。股價也在第二季開始上漲。但隔年海運運力嚴重過剩(後來在2016韓進倒閉),造成下跌,因此要持續追蹤運力的供需。
2019年萬海淨利率5%。今年油價也是砍半,只要營收別掉太大,應該有機率重演一次。
目前貨櫃航運聯盟多以減班的方式穩定報價,反而不願砍價。另外因為客機禁航的關係,很多客機的貨艙供給急縮,造成有些訂單流到海運上,如果解封後,庫存回補,應該能穩住營收。
(資料來源:MacroMicro 財經M平方)
另外塑化的機會在明年,先回顧台塑化當時的反應:
當時在2014油價暴跌,因為會計原則必須認列跌價損失,但這不影響台塑化的經濟實質-煉油利差。過去只有金融海嘯、工安意外還有油價暴跌,才把股價壓到70左右,在這個價位出現時,通常產業秩序也差不多安定,接下來就是把高價庫存耗用完,等需求回升賺利差。
2014年下半年跌到63元後盤了半年,到隔年初就起漲,景氣好的時候就120甚至到150。
尼采:「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總結大事件發生通常會把標的逼到極端然後反轉,而且歷史一再重演,然必須小心的是,公司的財務是否穩健,足以度過極端的期間,兩家財務狀況看來足以cover。
(資料來源:財報狗)
策略上做航運基本部位,等到季報出來,再決定要不要加部位,並在第四季轉作塑化。最後附上雜誌的整理給各位參考,只有航運和塑化我覺得關係較直接,其他的就請看官自己判斷。
(資料來源:油價止穩 塑化、紡織族群暢旺)
"Weak demand and rising supplies have meant that VLSFO cracks are struggling to stay in positive territories as refinery restarts on account of improving on-road fuel demand continue to depress the sluggish bunker market."
回覆刪除And the demand outlook remains weak, according to multiple Singapore-based bunker traders.
"A meaningful rebound in bunkering demand is unlikely before the end of the summer," Energy Aspects said.
https://energy.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oil-and-gas/marine-fuel-market-facing-tougher-q3-as-supply-rises/7680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