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看得多不一定代表能賺錢,
回想起指紋辨識剛起風時,
有家外資券商很用心,
看了一堆關於如何指紋辨識的論文,
進而深具信心,然後就給予領導廠商不低的評價,
結果沒幾年廠商就起起伏伏走下神壇...
回想起指紋辨識剛起風時,
有家外資券商很用心,
看了一堆關於如何指紋辨識的論文,
進而深具信心,然後就給予領導廠商不低的評價,
結果沒幾年廠商就起起伏伏走下神壇...
有時候資料看得多,雖能加強自信,
但同時也增長心理面的執著,最後不一定能獲利...
而且就經驗來看,外資發厚重的大報告時,
趨勢可能也屆臨反轉點,
像2017年有某家外資評海邊公司是XX世界的整合者,
也寫了大報告去吹捧,結果海邊公司從百元跌到8X...
但同時也增長心理面的執著,最後不一定能獲利...
而且就經驗來看,外資發厚重的大報告時,
趨勢可能也屆臨反轉點,
像2017年有某家外資評海邊公司是XX世界的整合者,
也寫了大報告去吹捧,結果海邊公司從百元跌到8X...
作為閱讀報告的人,應該多搭配估值去思考,
券商寫的東西,有多少已經反應,
後面的夢想漲幅,真的能cover掉不如預期時的風險嗎?
券商寫的東西,有多少已經反應,
後面的夢想漲幅,真的能cover掉不如預期時的風險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