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SEMI)
(資料來源:SEMI)
看散裝需求,大概看三個商品(糧、鐵、煤)一個國家(中國)。
糧食受惠全球人口增加而運量上升;煤炭可能因環保議題而轉長空,但短期有落底的樣子;鐵則看車市、房地產、基礎建設等下游需求,車市已經好轉,再來就要看房地產何時回溫了..
而供給來看,受到2008年洗禮,多數船商對於訂造新船都較為保守...最近期更因為貨櫃航商太好,船廠產能都被貨櫃吃掉,讓散裝新船供給更為嚴峻,更有機構認為新環保制度上路,將使讓船舶呈現負成長。
與貨櫃航運不同的是,散裝不用盯油價,主要是其商業模式為出租船舶給客人(類似當房東),油價給客人負責。
綜上,供需失衡的態勢或將重演。
"統計顯示,到今年4月,新造散裝船總噸位佔現有散裝船的6.9%,低於過去27年來的最低水平 7%,到 2025年底,估計船齡為0-10年的低齡船舶將減少約10%,船齡在16-21年的老船擴大約23%,佔散貨船船隊總數的27%,這些船舶可能無法遵守 IMO碳排新規。...今年新增船噸估計僅有1.3%的增長率,而需求平均每年以2%左右比例在成長,裕民航運稍早曾以「需求有波動,供給不足」來形容市場現況。...根據Clarksons航運研究機構預估,2023、2024年散裝航運運力供不應求。2023年散裝航運延噸海浬供給年增0.55%,需求年增2.2%;2024年散裝航運供給年減0.1%,為30年來首次供給負成長,因2024CII法規將實施,老舊船舶會遭淘汰,需求方面則是年增2.1%。...今年新增船噸估計僅有1.3%的增長率,而需求平均每年以2%左右比例在成長,裕民航運稍早曾以「需求有波動,供給不足」來形容市場現況。"
資料來源:二手散裝船隨便賣隨便賺
"光明海運:過去兩年多因為貨櫃船運市場太好,造船廠都在接貨櫃船訂單,散裝船訂單非常少..."
資料來源:光明海運首季獲利0.78億元
最近與銀行往來,發現理專真的不好當,尤其本土行庫更為明顯。
在本土行庫帳戶可買證券和基金,對方卻告訴我,買證券他沒業績,希望我多參考基金,回答這句話的當下,就看出他把自己擺第一,客人的財富擺第二。
進一步思考為何理財商品容易使投資人賠錢?
因為市場的本質本來就是只有20%的人賺取80%的財富,而這些人,我猜有很大比重,不願意為機構服務,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在供給良率不佳之下,產出的東西自然就....真是惡性循環。
家中過去還算小康,但後來因為建設業需求萎縮,家父的砂石運載事業也受到打擊,家境逐步轉差,那時我還沒認知到甚麼是景氣循環,結構性循環,但心中一直有夢想,總有一天我要離開這種缺錢的困境。
回憶以前曾窮到大學有一陣子,一天只吃兩餐,還曾因為失去清寒工讀的補助資格,家中也沒辦法給生活費之下,很擔心生活無以為繼,而當場在系辦公室落淚..
後來在看了《富爸爸窮爸爸》的書以後,頭一次感到這麼狂喜,原來世上真有超越循環而且是可持續實踐的路 ,也就是投資。
在當時即立下想靠投資達到財務自主、自由的願望,期待有一天不用再為了錢,勉強自己做不喜歡的工作...QQ。
霍華馬克斯曾提過:「你不可能做著跟別人一樣的事情,但卻期待表現比他們好。」
認知到投資是20%賺錢,80%賠錢的遊戲,是不是只要模仿這20%人的行為模式,自己應該就有好表現? 於是2011年開始埋首學投資,但沒想到這條路這麼崎嶇孤獨。
過程不乏受挫、跌倒、被朋友家人或大眾質疑、責難、嘲笑,甚至自我懷疑...老實說,自己真的滿笨的,很多道理要看很多次才懂,為了克服這些負能量、缺點,只能犧牲更多社交、玩遊戲、出遊的時間,將更多心力投入在學習投資的知識上,然後不斷調整、改善自己的投資模式,吸取贏家經驗,使自己無限逼近贏家的樣子。
十年過去了,感謝過程中提攜我、看好我或看壞我的貴人,十年的投入,終於可看到些許成效,至今還是離目標有一大段距離,但小確幸的是,至少自己已在夢想的路上。
"研究員把某家當時還在興櫃的半導體設備公司的存貨,畫了一張呈現勁揚走勢的圖,極力推薦應該大力買進,理由就是『存貨激增』,半年後認列,營收與獲利極可能跳躍式成長。」張献祥笑著說,「這家公司就是去年上市的半導體設備股股王漢微科,現在已經五百多元了,它不到百元時,獲利只有一點點,存貨卻不斷激增時,我們就注意到它了!"
(資料來源:投資名師「一箭中的」私房圖表)
"設備產品往往有高單價特性,出貨間隔大,且交貨後須經客戶驗收才能認列營收,因此營收波動大。在營收未認列前,包含製造中與等待驗收中的設備都顯現在財報存貨中,因此可由存貨數字看出端倪。舉半導體設備廠漢微科(3658)為例,2007年營收雖較2006年減3成,但存貨持續增加,至2008年客戶驗收完成存貨即轉為營收,營運衝上高檔,之後存貨與營收數字皆不斷上升"
(資料來源:有紀律的執行—可量化的9大指標(下))
之前在8X元時關注弘塑,也是業績這一端跨不過去,只知道他在週期低點,半導體設備的客戶關係很扎實,後來漲到快400都沒入手,這段經歷是我一個很重要的教訓,因為設備通常是下訂後才製作,然後放在客戶那邊等驗收,驗收過後就認列營收,因為金額很高,易受長鞭效應影響,業績波動很大,在週期低點的時候,先看P/B夠不夠便宜,推測悲觀漏盡沒,下游capex好轉沒,存貨金額有沒有跟上,客戶宣告capex金額調升後,要持續追蹤存貨金額有沒有成長,有成長就等營收認列而已,漢微科的案例是好的借鏡,現在大家開始哄抬先進封裝,相關族群後續表現應可期待,或重演一次歷史。
不知道為何市場不buy in被動元件量漲價增的題材, 下游訂單都這麼firm了,不是該看明年了嗎? 整體依然在 price當下的低迷, 但被動元件法說會幾場下來, 人都滿多的,是高關注低購買的產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