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30日 星期日

談投資要小心

最近前輩提醒我,跟別人講股票要謹慎,講對了人家不見得感謝,講錯了反而會遭來怨懟,吃力不討好。可以和朋友談投資,我其實滿開心的,但只跟人講說現在能不能買或賣,或說某個大戶在買或賣請問你怎麼看⋯等之類的,侷限於點,沒有連線或構面,這些都不是我分享的初衷,我比較傾向自己先構圖,從點到面,再來聊會更有啟發。沒自己整理決策的邏輯,只跟單,是很可惜的,因為不能檢討自己輸在哪,更不用談改進了。

那我怎麼改進的呢?

因為我自己很笨,所以大學看百本書是基本門檻,只能硬著拷貝書中的案例,然後小資金開始練習,遇到虧損再檢討,如何降虧損。

也因爲自己比較笨,所以加入投資公司後,每週晨會都是被老闆洗臉,每天call公司寫盈餘模型,有時候寫到半夜的報告,隔天被洗臉也是正常的,但我享受晨會,因為聽其他前輩分享他看公司的邏輯,比看電影還精彩。如果一天有四家的話,大概一年粗略聽了百家以上的分析報告,這是個股的部分。

後來有機會操資金,因為風格不匹配也是被洗臉,但也學到如何縮放部位的概念。後來看完馮柳就通了,開始不追求個股上的表現,而是整體組合報酬的成長。

從第一筆交易到現在大概八年。我自己覺得沒捷徑,而且現在我還是常常被市場洗臉,所以跟我討論股票,要有輸錢的準備,我勝率超差,重要的是要如何keep獲利的部位,然後持續放大,套句前老闆說的,獲利有拉開再加碼,因為某種程度上你可能是看對的。配置上我是以目標報酬率為考量,例如今年整體組合想要漲10%,目前只有賺5%,剩下半年不到,有什麼類股是在下半年有催化較高機率上漲的,要壓多少部位才能讓我達到目標報酬,如果看錯的話,b計劃是什麼,所以我儘量讓投資想法多於資金,在a計畫失效時,b計劃可以彌補a計劃的虧損或提高獲利。

如果硬要說有捷徑的話,就是找一個自己尊敬的投資家,拷貝他的思維,反覆問如果他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會怎麼做? 相信很快就能提升。

總之,風格的養成需要積累,透過寫下想法反覆,檢討,內化成自己適合的策略,才是真實的利益。

2020年8月23日 星期日

股市金融怪傑心得

 這本書是追蹤Thomas 發現的

這些受訪者績效非常好,而且最大虧損都能控制得宜。

我關注在幾位比較好拷貝的交易者上得到啟發。 例如ch1-4和ch6的訪談。

最近發現價值投資強調要堅信自己的投資,這有好有壞,好的是可以度過市場的波動,但壞的是可能過度自信。

說到這裡並非否定價投,他有好的框架可以辨識超額報酬的機會,但學久了不免被侷限,而且每套策略都有失效的時候,時間長達兩年或更久時,是要固守還是換策略?

讓我想到馮柳所提過的,即便市場是錯的也要假設他是對的。因此我改掉過去買在左側的習慣,而是想辦法無限逼近右側的初始階段。發現這樣效率改善很多。例如橋椿,我在這檔被打臉很多次,一直期待他虧轉盈,但每次都在年線創高不久後,就繼續下殺,內部人買得很兇,也催不動,直到最近又在買回來,理由是他虧損的消息不再讓他下跌,產業新屋開工強化,營收也開始跟上趨勢,開始有動能,或許能改善她趨勢方向。

我在這檔上告訴自己,過去心不可得,每次交易應該將情緒歸零,比較在手部位和其他機會他好在哪,或許不見得在這檔上賺到錢,但能確定的是可以在他展開的過程中學到經驗。

另外,最近開始看因子投資這本書也提到,巴飛特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捕捉到超額報酬的特徵,而價值投資以外的特徵,近年不斷大量被挖掘時,是否也有學習的可能?

當初在某家投資公司任職時發現,同事做純粹順勢,如果問他被動元件那些型號放在手機那些放在車用,供不應求的原因,可能都不能清楚表明,但他從華新科買到國巨,另一位則是矽晶圓缺貨時,買合晶嘉晶,都有賺到價值投資難以匹敵的績效時,不禁開始懷疑深度研究是否有必要?亦或者是有沒有可以簡化的可能?能否模仿他們透過交易,感受市場對於資訊的反應,調整部位,以創造報酬?現在已經很少做深度分析了,報酬上來說也可接受。

價值投資有學習的必要,很好用來辨識滾雪球的坡道或賠率。

而投資說到底也是一門買賣生意,要能清楚辨別什麼是賣的動的商品,什麼東西正在過季,什麼賣不動。這是我在女友身上學到的一點。

賣不動的東西,對零售業來說,是要想辦法清掉庫存的換現金的,資金管理一樣,很多價值機會的辨識上,可能參雜不少個人情緒,而產生判斷的瑕疵。我現在比較傾向讓市場告訴我這些瑕疵,當賣不動時,我會換倉或縮小部位。

就像我剛開始看好萬海一樣,但市場似乎傾向長榮,於是我就把長榮的部位建起來。畢竟大趨勢下受惠的不會只有一家,漲幅差不多大的前提下,換股的成本就能忽略。

總結千萬不要成為誰,這是我看庫克傳前幾張學到的,他不能成為賈伯斯,而可以成為更好的庫克。 走自己的風格才是最重要的。

(圖片來源:博客來)


2020年8月11日 星期二

20200812德麥

(資料來源:德麥官網)

先說結論:看到修正式價值投資分享,德麥擴廠兩倍,預計於2020年底啟用的消息,就開始對德麥感到興趣。雖然市占率還偏低,但市場上的再投資機會,可貢獻的報酬率並不如過往,假設公司run大營收,以歷史年均增速14%成長,預期要5年才能填滿產能且規模翻一倍。若淨利率10%,則EPS有機率到23-25。公司在資本配置的成績上未有驚豔,是否可以透過擴廠催化,本人保守看待。檢視公司現金流充裕,或許透過併購以加速規模達標。

產業
大家主要追蹤中國麵包人均滲透率低,請教過投資沙岸的揀貝人,他提出滿有意思的看法:麵包之所以在亞洲流行,主要是在歷史上受美援的關係,當時麵粉歡樂送,因此影響亞洲飲食文化,而有高滲透率,中國缺乏這樣的大背景,故滲透率能不能如其他亞洲國家,尚待商榷,而消費量成長是相較能確定的。


(資料來源:TREES_BREAD)

近期觀察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最近排隊買日本生吐司,這麼貴的吐司,竟然還能熱賣。看出群眾消費習慣轉移,追求口感佳,也暗示願意花在麵包上的金額有提高的趨勢。或許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而上一世代又經歷台灣錢淹腳目的背景,養育及孝親費部分人是不用負擔的,讓青壯年的消費力得以解放所致。
綜上台灣長期人口減少及老化,推測麵包消費會呈現量減加增,中國則有機會量增價漲。

(資料來源:德麥109法說簡報)

(資料來源:德麥109年報)

策略

「如果你要開一家麵包店,我們可以從第一步開始協助你,一直到開店完成。」總經理吳文欽自信地說,這就是德麥的成功關鍵因素。(資料來源:德麥吳文欽 用三法則拚市占王)

從上得知,德麥在是做類似整店輸出的服務,再從年報來看,德麥的市占率尚低,再投資機會大,尤其是中國,透過擴大產品代理項目,並搭配一條龍服務,跳過經銷並直供商店的模式,創造優勢。

(資料來源:德麥法說簡報)

(資料來源:德麥109年報)

2014年併購無錫芝蘭雅後,盈餘有大幅跳增,然後續成長就趨緩平均年成長3%,從ROE呈緩跌的趨勢,再投資機會並不如以往好,然併購後利潤率有keep,成績不差,若公司能利用相關併購經驗搶市,應該可以拉高成長率。

(資料來源:德麥109年報)

 


(資料來源:財報狗)
(資料來源:財報狗)

被動元件被動到不行

不知道為何市場不buy in被動元件量漲價增的題材, 下游訂單都這麼firm了,不是該看明年了嗎? 整體依然在 price當下的低迷, 但被動元件法說會幾場下來, 人都滿多的,是高關注低購買的產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