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很久以前就在追蹤,但關稅戰以後心思都在鞋子喊腳踏車上,
以至於沒關注,就默默地起飛了....檢討沒抓到機會是因為僅只於memo,
以至於沒關注,就默默地起飛了....檢討沒抓到機會是因為僅只於memo,
沒有認真了解他們的邏輯:
1. 折舊持續下滑:若無擴廠計畫,則2027 年折舊將落到2023 年的30-40%,
僅看折舊減少,就能讓未來兩年EPS每年增加0.9元。
2. 下游競爭重點從運算往傳輸使矽光成長加速(400G->800G->1.6T)
3. 長Epi是影響SiPh能否達到效果的關鍵,100G以上好像是一個門檻,
隨速度越快,per Transceiver所需要的Laser越多,輸出的功率要求也越來越高,
長晶難度提高? 另外併太多EML成一組成本上升,
所以進步到CW Laser單晶多道省處理晶片用量(中際旭創的毛利率成長解方)
1+2+3=>
如果舊技術多模多通道並成一組則顆數增加量增(價可能減一點),
或單晶多通道直升CW(ASP倍數跳),都能讓產能利用率up或產值加價,
以800G->1.6T來說則是兩個800G組出來的,
就像去年400G->800G一樣,
另外以前較少看到的科目–合約負債最近突然暴增,
猜客人需求大到想包產能,才敢繳訂金booking?
24Q4 產能利用率70%->營收2.8E->滿載營收4.12E
25Q2已達5E,毛利率已到43%,
毛利率似乎能隨傳輸速度越快而越成長
(以前gpon價格很殺,100G是檻,讓供需改變,ASP應不會掉這麼兇? )
試算一下長怎樣資:
1. G數規格提升,單價會翻倍,因為通常是舊的G合並成一組,
如800G=兩個400G並成,驅動長磊晶的面積倍增,
從2025H1 datacom營收金額大幅成長可知。
2. 參考中際旭創被Q毛利率怎麼提升時,有回復要採用CW LD,
因為可實現單晶片多模組傳輸,不用晶片和模組搞得一比一去制,
這對聯亞來說報價倍數(因為對比舊方案能省一坨喇庫晶片),
報價雖貴,具有成本效益優勢。
綜上以目前單月1.8E,有60%是datacom,即1.1~1.2E,
若未來往1.6T走以及CW LD方案滲透提升,
且假設終端模組總數持平之下,
datacom 好像能看到2E ? 加上非datacom的0.7E,
看起來蠻接近外資估計的單月3E。
折舊如果抓3E,其他成本抓營收的42%,
SG&A 4~5E ,稅20%,則eps有機會到10元…?
好像跟市場共識滿近的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