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投資研究員職務分享

最近跟投資公司的前輩寒暄,才知道我剛入行的投資公司收掉了,真是無常,沒想到人事已非...
同期跟我入行的4位,有2個已經離開投資業,前輩還補充說,其實這幾個裡面他最看好我,因為我最刻苦耐勞...聽到這句話瞬間被療癒到,真是港動Q...

回想當初到投資公司,為了要建立產業實務的知識,常常要加班(還沒有加班費),醒著的時間,大概都是研究股票、建立盈餘模型,沒有生活品質可言,但我覺得很充實,每天都期待學習新知。
有幸自己遇到嚴格的老闆,願意花力氣雕觀念(其實是電人啦,而且是當著大家的面前無情的電...後來跟同行聊天,才發現這是業界普遍的現象? )

因工作上需要了解產業上下游及競爭者的狀況,拆公司產品的報價、成本、出貨量等等變數,以建立盈餘模型,但很多是商業機密,所以沒跟公司發言人、採購、銷售或PM等有好交情,基本上是很難問到東西的,只能自己找外部資料兜。
如此運用內線在業界普遍是常態,老實說我很不喜歡,也暗自想如何開發不用內線也能賺錢的投資風格。
現在回想起來,高強度的累積知識,收穫真的很大...才能讓我有故事可以發發廢文...

之前有後進朋友想靠投資吃飯,詢問我的建議。
我告訴他別被研究員光鮮亮麗的外表騙了,這個工作比事務所還累兩倍,研究員可取代性高,要非常努力才有機會出頭,又金融業常遇到鬥爭,例如遇到空降部隊,選錯派系,很可能就是被冷凍,法規又趨嚴,例如基金經理人操盤時要被錄影、上班時段要收手機,或自己一二等親的帳戶要被管制等,又遇到ETF、量化投資的競爭,只會越來越辛苦...如果沒有"極大的熱忱",可能會撐不下去...

若真的真的有"極大的熱忱",很想靠投資吃飯,也不一定要加入投信投顧或金控,很多厲害的經理人都離職自己操了,去投資公司反而有機會學更多,但不論去投資公司還是機構,要遇到願意教的前輩,且教的東西是真的有料的,機率很低,如果沒遇到這樣的貴人提攜,要傑出真的不容易。
再退一步想,其實自學投資也不錯呀,不少非機構出身的神人,報酬率遠超機構業內人。
最後還是不免俗的建議,若沒有"極大的熱忱"持續精進投資能力的話,不建議入行或做主動投資,買ETF真的會輕鬆非常多。

要如何衡量熱忱多大呢?
大概就是在每天被工作荼毒之餘,還有力氣拿起投資的研報、書籍,並反思到半夜,放棄假日的享樂,就是閱讀,依然樂此不疲,如此我認為才是有滿分的熱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薯條三兄弟的大哥

薯條三兄弟中,只有大哥被狙擊, 感覺不太像法規異動等產業利空, 要說內部問題,壞帳啥的, 感覺有在風控資產的portfolio, 好像炸掉機率也低... 就算炸了又如何,又不是第一次被炸? 看看2014-2015吧, 現在週期地板,safe margin也夠擋了? 正常時期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