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哀滴答嚇到誰

哀滴答法說說法有這麼悲觀嗎?
細看鞋類相較Q1成長17%,雖Q2放緩至9%,
多個鞋類類別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
其中跑步鞋、訓練鞋、運動服和高性能籃球鞋尤為顯著。
並對照管理曾說足球鞋上半年平淡來看,
應該是足球鞋拖累鞋類表現。
庫存上升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期低,庫存80%還是以當季款為主,
部分提前拉貨為關稅做準備,增幅跟營收成長差不多,還算合理。
Q4開始足球相關產品會成長,鋪貨for 明年世界盃。
管理層因為需求不錯,雖保守沒調高指引,維持雙位數。
但透露訂單很滿的看法,故也沒取消供應商訂單,
從"6月零售業整體表現非常平靜,但7月有所回升。"
是否暗示管理層對下半年算有把握的?
是否跟第一季一樣先給保守,然後再擊敗財測的意圖?
也呼應百和有愛迪達新款網布鞋在7月要做的說法?
然在因應關稅成本上,可能會和供應商、零售批發商討論分攤,
可能多少影響到製鞋業表現。
昨天開完財報展望沒調高和增加關稅成本,就讓股票跌10%,
進而導致愛迪達供應鏈跟跌,但細看展望還不算差,
主要是未預期的關稅成本上升而下跌的機率較高?

2025年7月28日 星期一

鈺齊25Q2匯損

鈺齊25Q2匯損自結不漂亮,
致使券商把2025 EPS從9~10下調至8~9,
然若加回匯損影響0.75 EPS為2.25,
覺得怪異的地方是,公司派一直透露匯損不會太多的訊息,
導致券商普遍高估了Q2的EPS,
然比較鈺齊peer如來億、豐泰、中傑或上游百和等,
也沒因盤中大盤跳水而大跌,
故初判鈺齊今日股價表現不佳,僅跌匯損的機率較高,
也凸顯公司在匯兌損益上掌握度有待加強,在此做個筆記。

但撇開匯損問題,本業營收yoy+32%以及營業利益yoy+58%算是亮麗,
EPS 上半年 已經2.76若要達到8~9元,
則下半年每季平均要賺3元,平均月營收要17E,
按過往上下半年營收配比來看,應該還是有機會?
就目前已公布業績的品牌來看,
decker的hoka依然熱銷尤其是非美區成長,
puma則相對黯淡,
暫時看是互有消長的問題,而非整體消費不振,
另就鈺齊下半年新產能要上線,以及關稅疑慮漸消,
品牌方態度可能更加樂觀,
如此全年19E~20E營收仍有機會達成,
後續尚待adidas 7/30 、on 8/12公布財報或許會更加清晰。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小百和還投機嗎?

小百和負債比高,且曾不務正業搞地產,
使得市場容易認定其為投機份子,
一開始我也是這樣想的,但細究其負債比高的緣由與近年的動作後,
我已對其改觀。

其實這家以前負債比率沒這麼激進,
但18年左右開始開槓擴廠,除了為新品經編網布在越南投產外,
大方向可能也有意思要去中化,故順勢想透過自地委建的方式,
將空置的廠房打包成房地產出售似乎也算合理,
可惜的是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負債比拉高,
也在升息循環下墊高了利息支出...

在房地產2018~2022年認列高峰過後,時至今日貢獻近乎歸零,
然本業的營收總和早已高過當時跨足房地產的年份,
是否暗示公司要專注在本業?

那就該來看看當初公司一直拉網布機,要做得經編網布,
曾經因為Under Armour導入而聲名大噪的產品,
同期也成就了利勤這檔飆股,但時間過去了,UA退出C位,
現在換成adidas、on running和hoka起來,
主導網布跑鞋市場,繼續成就小百和網布的業績,
稼動率在25Q1僅5成左右,就有毛利率約40%的表現,
讓2024年還在虧損越南百弘,到25Q1已經轉盈,
如此看來前幾年大擴的越南百弘,已然得到回報,
或許樂觀點想,越南廠將進入回收期?
另就中美貿易戰政策風險來看,越南廠產能拉升剛好撿到機會,
該算投機的小百和賽到,還是該被嘉許有遠見呢?

雖營運已上軌道,但負債比仍高,
他的債務成本幾乎吃掉三成的營業利益,
思考降槓或許是接下來的營運主軸之一,
若從近期的現增案和可轉債募資案的發行目的,皆是為了還債來看,
小百和已然認為,高不可攀的負債有害身心,
若公司降槓的劇本續演,是否有機會看到資產負債表改善及EPS跳增呢?
只是不知道這天何時來臨?屆時市場會對其改觀
還是繼續Q他投機?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換股的藝術

半年過去了,檢討美股和台股部位的表現,
美股因為有重壓TSM和換艙位到NVDA讓組合淨值創新高,
但台股因為重倉腳踏車、製鞋至今仍未有重大表現,
同樣面臨4月暴跌,至今兩邊的表現差異甚大,
開始反思是否自己太過執著傳產便宜這件事,
而未考慮可能便宜之下會更便宜,
進而放掉科技相關的漲勢,
如果分散組合的30~50%去持有科技相關的股票,
是否表現會更加不同?
自己換股和停損的技術上仍有精進的空間,
回想上次驚悚暴跌的經歷在2020年自己就做的不差,
先是把資金park在疫情受惠股(豪展-耳溫槍需求超旺)
然後再把資金換到疫情重啟受惠股或航運上,
如此換檔年底收益就不算差,
檢討上半年應該更加積極地去換倉位在需求仍旺盛,
敢於停損傳產,
買進不太受關稅影響的AI受惠的股票上(這些估值都從2X倍跌到1X倍),
而非單純賭因關稅影響需求短暫遞延的但後續回溫的傳產上,
或許表現會更佳,如此筆記下來,待未來類似情境出現時可做為參考依據。

2025年7月15日 星期二

讓歐洲與百和再次偉大!

美國品牌提前拉的庫存可能還沒消乾淨,
或是不少貨放在保稅倉還沒鋪到通路?
另有一說是美國的消費開始偏保守,
致使幾家美國品牌消極的下秋冬款for聖誕節銷售,
而且還要幫忙吃點關稅,
反而歐洲品牌比較積極,也很大器,沒要求分攤關稅。

試算關稅可能對百和的影響:
1. 美國鞋業大致佔全球市場20%
   以百和來說,雖直銷美低,但下游鞋廠大部分都有銷美
   還是用20%計。
2.中國產能比重38%就地生產,
   非中產能比重62%,可能部分出美,
3.越南關稅20%、印尼關稅19%,從印尼32%->19%來看,
越南8月前仍有變數,可能是往下變?

for美國市場關稅,業界默契分攤1/3來看,
=>(62%*20%/3)*20%=0.8%為可能的整體業績折扣,
看起來無傷大雅,也因為不少中國網布的競爭者,
讓價以取得更多滲透率,
反有助拉高擴廠完的越南百弘產能,算不無小補?
Q1稼動率才一半就有40%毛利率,滿載毛利率會多少?
我想影響比較大的還是台幣升值,讓美元計價的訂單價值下跌,
致使公司派更新下半年業績比年初來的保守,
比較有趣的是,在這個節骨眼,鄭家還是在買自家股票,
疊加小百和正處於CB募資期,
很難讓人不懷疑他們是否在刻意壓價,讓CB籌得比較順利?
不禁也聯想到去年11月鈺齊股價100多時,
開出現增價低到76元,股價就一路往上噴,
如此的經驗能否作為借鏡?
另觀察公司說已經看到世足賽的樣板,開始在第三季生產。
我猜公司派也大概想,現在slow無妨,
積壓的需求剛好在3Q以後加班滿足,
屆時募資結束,就不用壓股價了吧?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