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會變成美國滯脹嗎?

歡慶之餘的後勢,
或許該小心大陸產能大且終端產品在美國比重高的公司,
如貧果供應鏈,
除大哥獨供的晶片以外,還想不到貧果不能施加壓力的廠商,
沒有其他產地的,為求產能利用率,只能吃點筍的機率頗高...
貧果只是一例,
另外還有不少中美兩地直航的有轉嫁能力的公司,
20~30%還能轉嫁點關稅,
但100%以上要怎麼轉,我還是難以想像...
第三地洗白的路應該會開始封閉或成本墊更高..
讓繞路開始窒礙難行,
川已帶頭示範,
要不FDI幫我拉點就業繳點國內的稅,要不吃關稅,
配合圍堵,讓自己90天後多談點好處,
另外還要上貢點東西,
例如當美債接盤俠,超額認購買債?
多籌點財源,算不無小補?

川的關稅救財政&減所得稅的劇情,
目前還沒演完呢...這應該是朝令夕改之下,相對確定的?
接下來90天,可能上演囤貨潮,也因為囤貨或有加價購,
免不了使物價短暫上漲,fed可能還會在抵抗一下,
但可以看到的是,測算有效關稅稅率15~20%
財政赤字應該會好轉,預期發債量可能降低,
殖利率跳高的機率已然不高,
囤貨潮過後,可能又演一次去庫,
那將是經濟趨緩的劇本?
是否變成美國滯脹,還要觀察,
truflation低於2%來看,似乎不太容易,
屆時股轉債的需求可能墊高吧?

我非川粉,甚至還有點討厭他,
但身為一屆小民也不能改變甚麼,
只能想辦法找機會活出點生機

後續須再觀察,
歐盟是否會加課大陸反傾銷稅? 
大陸是否為抵銷出口不確定,配套更多政策推內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