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投資的有所為與不為

 "散戶有天然的信息劣勢,不太可能脫離自己的生活建立能力圈,
所以主要是在消費品、醫藥和零售裡。特別是消費品這樣的行業,
由於不太存在突發的長效決定信息,不會像別的行業那樣容易被訂單、
政策或上下游情況左右,
即便是公司高管也不總能知道某項經營措施的有效性和下一季的收入發展,
這就能讓我們處於相對公平的信息環境中 ...
市場研究和基本面研究一樣,都需要有一個過濾無效信息和雜音的過程,
任何一家企業每天都有現實層面的信息變化,
如果所有的信息都要處理的話,基本面投資沒法做。
我們肯定要有自己的維度和框架去過濾雜音,
這樣價值投資才不會無所適從,市場研究也一樣。 "_馮柳

感想
平時通勤時或開長途車時,
總會聽著有聲書摘要或一些深度的觀點,
來提振開車想睡的精神。
馮柳的觀念已經聽至少10次以上了,
雖無法清楚掌握全貌,但已十分受用。

選擇介入與否時,我先考慮自己介入時的優勢在哪,
尤其在面對消息或大利多的那種資訊傳來時,
我就不輕易介入,甚至燃起懷疑心態。
主要來自過往經驗,
曾因聽信謠言,如大訂單等市場尚未發酵的訊息,而所為的操作,
績效往往不佳,甚至虧錢居多。

進一步反省,
才明白自己沒有能力覆核訊息的有效性,
以及判斷該資訊被反應的程度,

加入不公平的賽局的結果,
往往只會使自己暴露在變成最後一隻鼠的風險上。

我希望自己能站在公平的環境中,感知大眾的情緒反應,
輔以週期的角度,來判斷後續演繹的可行性,
然後以逸待勞,才是我可著墨的重點。

報酬率的提升,有時候不是因為自己多做甚麼,而是來自於少做甚麼;
更多時候,應該做的,是放下自己因坐著等而無所適從的不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