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書中介紹了盈餘成長的秘密、對企業價值的評估方式,他也預測未來最具成長潛力的領域如p2p網路、奈米科技與替代性能源;並提出檢驗明日之星的4
P原則:人才(people)、產品(product)、潛力 (potential)以及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
人才:
1.每個員工創造的營收
將該指標與同業比較,可以看出生產力與價值。 員工平均創造營收多少? 和競爭者比較如何?
2.現有客戶的循環營收
循環營收顯示了客戶的倚重程度,則相當難得。循環營收比重愈高愈好;假設大客戶停止下單則要有所警覺。
3.員工的流動率
優秀的公司流動率較低
產品:
1.賣點是甚麼
2.市占率有多少? 上升或下降?
3.售價穩定還是下跌?
4.利潤穩定還是下跌?
5.與領導者比較利潤如何?
6.與前三大對手比較 ,成長率如何?
7.業績衰退原因? 是輸給哪個對手?
8.業務員素質?
9.產品品質是否領先?
10.研發佔營收比例?
一家高科技公司的研發費用比例最好有7%以上
業務部門是評估產品的指標之一,業務部門流動率較高,因為業務員會跑到產品好賣、錢更好賺的公司,如果經驗老到的業務離開大公司,跑到小公司去任職,代表可能有玄機。例如GOOGLE沒出名前,矽谷一堆超業就汲汲營營要加入。
而高科技公司要評斷哪家產品最好,要觀察高階工程師的動向。
潛力:
作者以評估星巴克為例,他假設世界每天要喝掉10億杯咖啡,其中90%都是口感拙劣,因此判斷市場巨大。另用舊金山的麥當勞和星巴克店數比例推算,星巴克店數將能成長三倍。
要避開市場正在萎縮的產業,即便領導廠商的市占率正在提升,但成長前景依然堪憂。可以觀察萎縮的市場需求,反面來看,有其他需求正在成長。
可預測性:
高成長的盈餘表現可能帶動高本益比評價,如果盈餘成長稍有不如預期,價格可能崩跌。
要觀察期循環營收、訂單穩定度。
評價方式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訂閱:
文章 (Atom)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
-
弘帆 上市以來主要從事髮飾代工佔營收曾高達70%,至今下降到50%以下,然比照近幾年絕對金額並無明顯成長。反而是其他類別的營收持續上揚,為主要動能。整體年均成長率5.7%。 產品毛利率大約20~24%。雖然公司沒有揭露人工成本,但猜測應該有被近幾年的工資傷到,而且客戶群多數大...
-
回想自己聽別人報牌, 所為的決策,後續表現都不理想.. 不論是聽信要買或賣, 亦或是不買不賣,都沒有好表現。 雖然這樣有點封閉, 但體感上,自己研究後,下的決策, 結果都普遍比別人給的還好, 不是他人建議不佳, 只是自己沒有那個福分, 享受別人的好建議而已... 還要花時間經營人...
-
-普通自行車(如通勤車、城市自行車): 鏈條成本約占整車成本的2-5%。 普通自行車整車成本通常在100-300美元之間, 鏈條價格約為5-15美元(例如KMC或Shimano基本款)。 -電動自行車(e-Bike):鏈條成本比重略低,約1-3%。 電動自行車整車成本較高(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