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8日 星期二

轉回價投

1.我按照常交易和不常交易,來區分holder帳戶和trader帳戶,結果發現,我不常交易的帳戶在2022年竟然有正報酬6%,常交易帳戶反而虧損,另外在2023Q1,有個證券帳戶因一些問題無法交易,那時想說選股沒啥問題,就置之不理,直到2023Q2要處理時,發現有30%的正報酬率,不禁懷疑,我選股能力還可,有必要墊高交易成本,來拉低報酬嗎?

2.進一步檢視我歷史交易,發現在底部買進的交易,其總報酬比右側追漲的交易來的高。

3.看到幾個傑出的交易者,因為用眼過度而要開刀,心想我要練到傑出的話,是不是可能遇到類似的風險,真的有必要嗎?

4.貴人前輩提醒,以及他自身重壓長抱而致富的經驗,讓我很嚮往。

5.選擇做投資的初衷之一,就是不想一輩子被工作事務束縛,但trader要一直盯盤的樣態,似乎變成另一種束縛,越是深入,越覺得自己越不自由,已違背當初自己學投資的本意。

在慢慢檢討反思,歸納了上述的理由,決定放棄做trader,放下以後,發現可運用的時間變多了,報酬率也更佳。

不是說短trade不行,還是有不少人運用交易技術達到十分優異的報酬,但我在實驗過後發現,自己太弱了,沒本事賺這種錢,還是乖乖賺波段就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