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要既得利益者轉向頗難

 "創新的兩難作者克里斯汀生寫了一章關於電動車的先見之明,以及對汽車產業的潛在威脅。電動車有「顛覆性技術的氣息」,而主流汽車製造商卻很懷疑電動車的需求。他提出警語,美國大型汽車製造商可能會錯失良機,因為他們只迎合既有且以利潤為優先的顧客喜好。"_(資料原來: 創新的兩難!顛覆性及永續科技 V.S 老牌企業與新興企業)

近日看到日經寫比亞迪進入高端車,歐美警惕的報導,讓我想起《創新的兩難》一書,這是我很喜歡的書,翻閱了不少次。

書中有不少觀念可以用在投資上,如供應鏈利潤的移轉論就很好用,可以判斷供應鏈如何競合,進而找到很多投資機會。

書中也提到諸多案例,講好公司如何被創新打倒,好公司如何失去市場...等值得我們借鏡,以前當學生時,看完這本書,總懷疑這些A+的公司網羅這麼多優秀人才,抓住市場趨勢有這麼難嗎?

後來出社會才知道,要既得利益者轉向頗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再次檢討

廖總的研報從小讀到大, record也不差,強力推台光破千也有達標, 本輪PCB瘋漲的邏輯,廖總也清楚的解釋了, 明年ASIC噴發趨勢,很可能又會有另一片風景? 拚傳輸的主題之下導致大家 1.往M9去走 2.往高層數走 整個良率就變差,但需求很強所以報價就上的去。 但傳輸需求上來...